別講故事,只做自主創(chuàng)新的Biotech再也“活”不下去了,一家真正做出過First-in-class的Biotech正在經歷這個身份轉變。很多做創(chuàng)新的Biotech都處于“活下來”的困境中,罕見病企業(yè)尤甚。要記住,Biotech最慘的時候,往往是投資人蠢蠢欲動的時刻,先覺者已經有所行動了。堅持下去,春天不遠。5月16日,Agios公司決定調整他們曾經引以為傲的研究團隊,“多達50名探索性研究員工將被解雇,占公司2021年底員工總數約13%”,首席科學官(CSO)Bruce Car也將于7月底離開。據外媒報道,調整后Agios剩余的研究團隊將雇用約50人。做出這一調整,是因為Agios研發(fā)策略的改變,從偏重自主研發(fā)轉向著眼于外部引進、授權或其他合作。Agios首席執(zhí)行官Jackie Fouse說,“我們決定減少早期的探索性研究,因為它需要很長時間,而且成功的機會相對較低?!?/span>這一消息讓真正做“創(chuàng)新”的人更加悲觀。因為Agios是一家埋頭做創(chuàng)新的Biotech,并且有開創(chuàng)性的成果。2009年,Agios首次建立了突變代謝基因IDH1與癌基因之間的聯(lián)系,并在《Nature》上發(fā)表??梢哉f,之后行業(yè)內的相關研究或多或少與之有關。2010年Celgene(新基)聞訊而動,與Agios合作發(fā)現(xiàn)和開發(fā)新的癌癥代謝相關療法。四年后,與IDH基因相關的enasidenib(恩西地平)和ivosidenib(艾伏尼布),分別有了臨床進展,Agios這一年的股價增長超過350%。循著創(chuàng)新發(fā)現(xiàn),Agios做了改變公司歷史的兩個重大決策。第一個是2011年時將研究重點擴大到罕見的遺傳代謝疾病。決策的一頭是夢想,另一頭是科學。這一夢便是十二年之久。2022年2月,Agios宣布美國已批準其新藥Pyrukynd(mitapivat)上市,治療患有丙酮酸激酶(PK)缺乏癥,且出現(xiàn)溶血性貧血的成人患者。這是一款“first-in-class”的口服丙酮酸激酶激活劑。第二個是將腫瘤業(yè)務出售聚焦于加速和擴大其基因定義的疾病組合。2020年12月,Agios以20億美元的價格將其腫瘤業(yè)務出售給施維雅。這一交易在2021年完成,并提供給了Agios“買買買”的資金。遑論調整后的未來,Agios已經為致力于罕見的遺傳疾病藥物開發(fā)的Biotech提供了一個“存活”思路。比Agios艱難的Biotech名單,還有很長,相同的遭遇下有著不同的故事。截至發(fā)稿日,據Fierce Biotech統(tǒng)計約有50家Biotech進行了不同幅度的調整。這些在想盡辦法“活”下去的大多數都是開發(fā)罕見病藥物的公司,有相當一部分與基因療法相關,比如5月的2家全部屬于,4月的17家約三分之一屬于這類……致力于治療杜氏肌營養(yǎng)不良癥的Solid Biosciences,格外艱難,正想盡辦法“活”下去。他做出了一個迫不得己的選擇,削減管線——將其研發(fā)范圍縮小到僅與 SGT-001、SGT-003,(兩種AAV基因療法) 和下一代衣殼相關的研發(fā)。精簡管線隨之而來的便是裁員。據了解Solid在兩年內已經裁員了兩次,其首席運營官在一年多的時間內擔任過8種不同的職務,將于5月底離職。比Solid更艱難,Imara在用于治療鐮狀細胞病、β 地中海貧血和射血分數保留的心力衰竭的IMR-687的臨床2期試驗失敗后,終止了該產品的開發(fā),及其管線上的另一款產品IMR-261。由此Imara將裁員83%,到二季度末該公司或將只剩六名全職員工。其發(fā)言人稱正在評估下一步選擇,包括潛在的出售或合并。不過也有公司很快能找到出路,譬如BridgeBio在披露裁員的一周后,與BMS達成了9000萬美元的交易。 Solid、Imara并非個例,而是整個行業(yè)的縮影,據統(tǒng)計已經有十幾家Biotech做出了類似的決定。真正的“創(chuàng)新”并不會消失,巨頭們正在虎視眈眈。對于那些“獵藥人”而言,Biotech陷入困境的時候是最好的出手時機。據外媒報道,mRNA巨頭Moderna公司CEO Stéphane Bancel則表示,在公司考慮潛在的并購機會時,他和團隊“從未像現(xiàn)在這樣忙碌”。Moderna將核酸技術、基因治療、基因編輯和mRNA列為感興趣的可以并購領域。而新冠大流行的“贏家”輝瑞則認為生物科技還有下行的空間,未來會考慮一些交易資產,來擴大產品管線。據Endpoints消息,私募股權正大舉進軍生物技術領域。比如Sofinnova Partners和他的董事長Antoine Papiernik,正在大幅增加他們可用于投資生物技術的資金。并稱,市值320億美元的私募股權機構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Apollo Global Management)已經著手收購他們的少數股權,為其旗下基金提供10億歐元的管理資本。Sofinnova是歐洲生命科學領域的佼佼者,在DEAL FORMA統(tǒng)計的名單上排名第五。現(xiàn)在有了阿波羅的財力支持,Sofinnova將在其最擅長的生命科學領域加倍努力,支持創(chuàng)新的Biotech發(fā)展。對于阿波羅來說則可以借助Sofinnova的專業(yè)水準,迄今為止,阿波羅已在醫(yī)療保健投資中投入了 50 億美元。因為創(chuàng)新程度平均水平不如國外,反倒是給了Biotech喘息的機會,在中國做創(chuàng)新藥成功率能高一些。不過,國內創(chuàng)新藥企現(xiàn)階段面臨的困境是“沒錢了”或者是“融不到錢”。近日,綠谷制藥提前終止了甘露特納(GV-971)的國際多中心3期臨床研究。該公司解釋終止原因,一方面是疫情影響了臨床試驗,另一方面是已啟動的融資受2022年初國際局勢及醫(yī)藥資本市場寒冬影響未能即刻到位。同時因現(xiàn)有院內處方產品市場渠道受到沖擊,對銷售產生重大影響,公司的自有資金不夠。也有的企業(yè)會選擇整體出售。比如今年2月,石藥集團收購的珠海至凡,其主要業(yè)務為投資銘康生物,持有銘康生物注冊資本9445.29萬元(其中3286.65萬元尚未繳付),占銘康生物的注冊資本總額約51%。通過該次收購,石藥集團能夠獲得第三代溶栓藥物“銘復樂”,在心腦血管領域更進一步。而銘康生物也有了更大的靠山,能將產品繼續(xù)推進。比起并購或收購,以投資方式抱團取暖的企業(yè)更多。近日昆藥集團公告稱,華潤三九擬支付29.02億元,從其控股股東華立醫(yī)藥及其一致行動人華立集團處,購買2.09億股昆藥集團股份,占總股本的27.56%。交易完成后,華潤三九將成為昆藥集團的控股股東。類似的交易未來還會更多,至于并購潮是否會從今年開啟,從業(yè)內獲悉的答案是可能還得再等等。從資金方面上看,目前僅夠支持不足一年的正常運營的企業(yè)數量并不太多,以港股18A為例,只有兩三家企業(yè)面臨危機。大多數的港股Biotech用以支撐三費運營的均值也在3年左右,中位值為兩年半。未上市公司因為沒有統(tǒng)計口徑難以統(tǒng)計,但投融資數據已經大不如前。據IT桔子統(tǒng)計,截至發(fā)稿日,過去四個半月生物制藥領域的投資事件數為279件,僅為2021年的30%;投資金額為903億元,不足2021年投資額的三分之一。另值得注意的是,平均金額的提高則一定程度意味著資金越發(fā)向頭部傾斜。
文章來源:E藥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