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鳥再次遭遇新的“風暴”。
日前,一直在基因療法領(lǐng)域打頭陣的藍鳥生物(bluebird bio,NASDAQ:BLUE)突然宣布,由于可疑的非預期嚴重不良反應(yīng), 公司已暫停LentiGlobin基因療法用于鐮狀細胞疾?。⊿CD)的1/2期(HGB-206)和3期(HGB-210)臨床研究。
消息一出,藍鳥生物當天股價暴跌38%(折合人民幣74億)。而實際上,自2020年以來,藍鳥一直都是在坎坷中前行,其股價表現(xiàn)也可謂慘烈,2020至今跌幅已近70%。
時間再往回拉至2019年,彼時藍鳥生物還是風光無限。2019年6月,藍鳥首款產(chǎn)品ZYNTEGLO獲得歐盟有條件的上市許可,成為首個遺傳性血液病的基因治療產(chǎn)品,而177萬美元的售價也使得其拿下了“全球第二昂貴藥品”的名號。
只不過誰也沒想到,高光時刻過后,等待藍鳥生物的會是接二連三的挫敗時刻:先是FDA拒絕了其與BMS聯(lián)合開發(fā)的BCMA CAR-T療法的上市申請;緊接著FDA又對其基因療法LentiGlobin的CMC提出新的要求,導致該療法的上市進度被迫后延一年;而這次因不良反應(yīng)導致的LentiGlobin兩項臨床研究暫停事件,對藍鳥生物來說無疑又是雪上加霜。
“無論是什么原因,這都是令人遺憾的發(fā)展。”這是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Donald Kohn對此次暫停臨床試驗事件的評價,而這也很好地概括了藍鳥生物過去一年多來的坎坷之路。
1
因患者患癌,兩項臨床試驗暫停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