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上市機制改革終于迎來新突破。4月24日,港交所召開新聞發(fā)布會,正式公布《新興及創(chuàng)新產業(yè)公司上市制度》修訂咨詢總結,這意味著新政正式落地。港交所允許“同股不同權”結構的公司以及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無疑是最大的亮點。業(yè)內人士表示,港交所此次改革為高科技、互聯網以及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等類別的內地企業(yè)赴港上市掃清了障礙,從而提升港股的市場競爭力。
上市制度改革落地
4月24日,港交所公布《新興及創(chuàng)新產業(yè)公司上市制度》修訂咨詢總結,這意味著醞釀四年之后,港交所的上市制度改革正式落地。
時間回到2017年6月16日,為拓寬香港資本市場上市渠道及完善香港上市機制,港交所發(fā)布了《有關建議設立創(chuàng)新板的框架咨詢文件》和《有關檢討創(chuàng)業(yè)板及修訂〈創(chuàng)業(yè)板規(guī)則〉及〈主板規(guī)則〉的咨詢文件》。港交所擬設立創(chuàng)新板,吸引香港目前的市場機制并不接受的有以下一項或多項特點的新經濟公司,包括尚未有盈利的公司、采用非傳統管治架構的公司及擬在香港做第二上市的中國內地公司。
彼時關于港交所“同股不同權”有望破冰的猜測引起市場關注。歷時半年,港交所上市機制的改革有了新進展。去年12月15日,港交所就拓寬香港上市制度擬定發(fā)展方向。港交所的全資附屬公司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交所”)決定落實計劃拓寬現行的上市制度,并于《主板規(guī)則》新增兩個章節(jié),包括容許尚未盈利或者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以及不同投票權架構的新興及創(chuàng)新產業(yè)發(fā)行人等。
今年2月23日香港交易所公布新興及創(chuàng)新企產業(yè)公司赴港上市第二輪市場咨詢方案,宣布將在3月23日完成有關“同股不同權”的上市架構咨詢。歷經10個月的時間,現如今港交所上市機制改革正式即將拉開大幕,新制定的《上市規(guī)則》條文將于4月30日起正式啟動。
“同股不同權”破冰
此次港交所新規(guī)修訂最大的改革無疑是允許“同股不同權”結構的公司上市,在業(yè)內人士看來,港交所此舉很好地適應了新經濟公司的特點,有利于為港交所接納多元化的公司結構。
據港交所公布的新規(guī)則條文中修訂內容來看,不同投票權發(fā)行人方面,相關擬上市公司上市最低預期市值需要達到400億港元,如果市值少于400億港元,則需在最近一個財政年度,不低于10億港元的收益。不同投票權的受益人只限制個人或者董事,其中董事只限公司在上市時及其后一直擔任的董事,上市時合共持股至少10%但最多不超過50%。
與此同時,港交所還提出了額外的上市規(guī)定及股東保障措施,上市后不得提高不同投票權比例、不同投票權架構須為股權架構而不同投票權股份的投票權不得超過普通股投票權的10倍。同股同權股東必須占投票權的10%,而重大事宜必須按“一股一票”的基準投票表決等。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同股不同權”目前在世界范圍內都是較為成熟的制度,通常是指一般股東一票一股,但公司少數高管可以一股數票,目的是管理層試圖以少量資本控制整個公司。知名評論人布娜新則認為,這種做法不利于股東利益保障,容易導致管理中“獨裁”發(fā)生的可能。或是出于這方面的考量,該機制在香港市場遲遲未落地。正因如此,香港市場也曾錯失阿里巴巴的上市。阿里巴巴曾希望以“同股不同權”的合伙人制度在香港上市,但因監(jiān)管機構不審批,阿里巴巴在港上市計劃落空。2014年阿里巴巴成功在紐交所掛牌上市。
布娜新表示,錯失阿里巴巴的港交所對上市規(guī)則進行了重大調整,允許“同股不同權”結構公司上市,無疑增加了港交所的靈活性,此次改革的目的是為了吸引更優(yōu)秀的新經濟企業(yè)赴港上市。
厘定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標準
為壯大港股新經濟的板塊,港交所新規(guī)允許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不過上市并非易事,港交所在新規(guī)中對擬赴港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界定標準。
其中擬上市公司預期市值不少于15億港元,且要符合多項要求,上市前最少兩個會計年度一直從事業(yè)務,管理層大致相同。在營運資金方面,集團未來至少12個月開支的125%(包括首次公開招股的集資額)主要包括一般、行政及營運開支及研發(fā)開支。
港交所對生物科技公司基石投資者進行限制,厘定公司于上市時或六個月禁售期內是否符合公眾持股量的最低要求時,基石投資者的持股不會計算在內,而現有的首次公開招股前投資者可參與首次公開招股,厘定公司是否符合公眾持股量的最低要求時,他們首次公開招股中認購的股份不會計算在內。
咨詢結果決定申請人必須要能展示其源自外購許可技術或外購核心產品的研發(fā)進度,也對上市前必須獲得投資來源的“資深投資者”和“相當數額投資”作出規(guī)定。其中“資深投資者”被規(guī)定為必須是港交所認可對象,而“相當數額投資”則依照市值大小,投資金額須達到其上市時已發(fā)行資本的1%-5%。
此外,針對將香港作為第二上市地的創(chuàng)新產業(yè)公司,咨詢結果決定允許合資格申請,以保密的方式提交申請。且需在包括在紐交所、納斯達克以及倫交所等地,最近至少兩個財年,有良好的合規(guī)記錄,在香港作為第二上市地時,預期市值最低100億港元。在宋清輝看來,港交所是為了爭取更多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
首批受益者引關注
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在上市規(guī)則修訂咨詢總結發(fā)布會上表示,目前難以估計下周一能收到多少查詢或正式申請,但已經有許多公司都已明確表示他們有興趣提出申請,這個數量至少是“雙位數”。李小加稱預計在6月或7月之前看到新規(guī)之下第一份IPO,而首批受益的公司引發(fā)市場的諸多猜測。
有報道稱,最少9家、總估值達1656億元的生物科技公司將搶先在港上市。天士力在披露的2017年年報中透露,公司決定以子公司上海天士力為主體,將生物藥板塊從母公司進行分拆,掛牌至香港H股主板市場。天士力表示,生物藥板塊分拆上
市對公司的戰(zhàn)略影響意義重大,公司將憑借香港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和融資優(yōu)勢,通過實現生物創(chuàng)新藥單獨估值,進一步提升公司在創(chuàng)新藥領域價
值。針對上海天士力生物藥板塊分拆上市的進展等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曾致電天士力董秘辦公室進行采訪,不過,截止記者發(fā)稿,對方電話并未有人接聽。
布娜新認為“盈利或者尚未形成盈利的互聯網公司具有希望,就拿小米這樣的企業(yè)來說,目前就可以考慮內地和香港兩地同時上市。事實上,港交所上市政策的推進過程中,小米被傳出要赴港上市,小米或成首批在港上市的同股不同權企業(yè)。不過目前市場傳言并未得到證實,而誰將成為首批受益者,答案很快就會揭曉。”
宋清輝認為,當前,據稱港交所已收到不少內地生物科技公司的咨詢,未來有望掀起新經濟類、生物科技類公司赴港上市熱潮。對于港股市場而言,港股市場因此有可能形成新經濟類公司的板塊或者指標,無疑有利于香港證券市場實力的進一步增強?!吧锟萍贾皇且粋€試點,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領域納入,這只是邁開第一步,更多的突破都有可能”,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如是說。